|
【八大优势看工行】帮科创企业跨过“融资门槛”深圳是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为向科创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2018年5月,工商银行在深圳挂牌成立全国第一家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2019年12月,首创“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的运营模式,在广州成立“广州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及“广州科技支行”;随后,工商银行相继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较为活跃的重点地区组建了10家科创中心,持续提升对创新主体、创新链条的金融服务能力。 工商银行科创中心与工商银行其他业务部门唇齿相依,上接总行资源,下通企业,为科创企业提供专业的产品与服务。 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门槛” 科创企业轻资产的经营特点与传统商业银行融资体系不匹配,导致科创企业在商业银行遇到“融资门槛”。如何打破这一桎梏?这是商业银行首先需要破解的难题。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想三维”)是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企业,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3D打印机的研发和生产,产品远销世界。 随着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对票据与流动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年4月,深圳科创中心通过对3D打印行业、企业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潜力等维度进行研判,为创想三维授信3亿元。 创想三维工作人员介绍生产流程及技术 “服务传统企业,商业银行的尽调和审查往往重视企业有形资产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分析主要基于财报,关注过去和当期;而服务科创企业,尽调和审查需要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的分布,企业分析强调估值,关注未来和成长。”谈及如何为科创企业授信,工商银行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 创想三维合伙人之一的敖丹军直言,“原来,实际上我们没有任何资产,也没有什么抵押品,以前真是很难通过银行融资审核。”但是这两年,敖丹军感受到了切实的变化,“国家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了很多,银行的授信条件相对宽松了,资金成本也降低了。” 工商银行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创企业发展,工商银行科创中心设立就是为了提升科技创新企业对银行金融资源的可得性与适用性,降低科创企业的“融资门槛”。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的特征,工商银行推出了“科创企业专属评级授信模型”,评审更注重专利、研发能力、市场前景、政府补贴等指标,更贴合科创企业的特性。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有效性 近年来,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攻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小巨人”的有效性?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更相信“专注换专业,专业换砖头”。 成立于2008年的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装备”)是广东智能装备行业的“小巨人”。在企业新落成的创新体验中心内,智能化装备、工业机器人正有序运行着,运行数据在明珞工业物联网平台的监测下清晰明了,显示出科技的魅力。 明珞装备创始人姚维兵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企业从诞生到进入成长期,也曾遇到过现金流短缺等艰难时刻。 “以前,部分银行向科创企业提供的业务往往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科创企业的实际需求。”姚维兵感叹道,很多企业倒下了,不是因为缺乏技术、市场,而是因为现金流断裂。 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工商银行广州科创中心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配合业务落地行工商银行广州花都分行共同拟定专属授信方案,将明珞装备的日常运营管理和主营业务相区分,确定了铺底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和订单贷款额度,并针对企业需要的保函、汇率管理、股权投资业务分别提供相应的额度。其中,订单贷款业务期限最长3年,额度2.5亿元,解决了明珞装备应收账款回款时间长、前期垫资压力大的痛点。 “这笔贷款能保证明珞装备不会再因订单额度大、无力承担垫资资金而主动放弃订单。”姚维兵说。截至2021年4月末,明珞装备在工商银行综合授信额度6.65亿元。 工行广州分行工作人员到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调研 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行构建了“1+N”服务模式。其中,“1”是引领推动,通过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的服务实践,从业务受理、尽职调查和业务办理等投贷业务全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为其他支行、网点提供服务样板;“N”是扩面提质,安排科创中心业务人员前往支行开展“点对点”业务指导,逐步打造一支懂科创、做科创的“信贷专家”队伍,并通过广州近400家营业网点,为各区科创企业提供更近、更专业的服务。 姚维兵笑称,他的创业经历了“九死一生”。在企业成立初期最难的时候,工商银行给予了他第一笔贷款,解决了企业运营的燃眉之急。现在他期待与工商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物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更深入地合作。 赋予知识产权金融价值 在经济、思想活跃的深圳、广州,企业家们普遍感叹,科创领域竞争之激烈令他们无法放慢创新的步伐。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服务能力也是一个挑战。目前,科创中心正在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项目,为科创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介绍,工商银行深圳科创中心借助现有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体系,打通涵盖政府主管部门、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知识产权质押全链条;同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落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融资贴息贴保等相关政策措施。 2021年2月,由工商银行深圳科创中心牵头,联动工银瑞投、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在当地专项政策支持下,创新落地了工商银行首期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首期储架达10亿元。2021年3月初,首笔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51亿元,服务覆盖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实际年化融资成本不超过3%。 专注于光伏储能系统研发与制造的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这项业务,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丁永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今年,公司从工商银行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800万元,增加了知识产权这个融资渠道,这对我们的现金流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调研人员介绍产品 不过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对该类产品的创新发展造成障碍。业内人士呼吁,从制度环境、监管细则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产品创新营造空间。 “目前,行业的痛点是缺乏成熟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交易流通平台。”业内人士表示,设立具备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的评估机构,同时加快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现知识产权评估、流转、融资闭环,将是大有裨益的举措。 工商银行深圳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在金融机构层面,应积极转变思路,通过合作引入知识产权中介公司、评估公司、大数据公司合理判断知识产权价值,有效缓释风险。在企业层面,应规范自身经营管理,注重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布局和运用,加大科研力度,保持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先进性和含金量。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贷款服务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包含内容图片字体),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文章分类:
高新技术行业资讯
|